图书存在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阅读,传递文化和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图书门类被细分,读者群越来越小众,两者要完全对接才能产生消费和阅读,否则就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不久前,我参观了第21届长沙图书交易会,走遍所有图书展台,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声势浩大的图书交易会,可以给读书人提供阅读的图书却寥寥无几。在300多个展台中有近300个展位是展示教辅图书,包括高考教辅、作文辅导、学生用书、学生工具书、名著选读等,成年人阅读的社科、自然科学、文史哲等图书不见踪影。我找遍了所有展厅,在新南厅找到了几个展位,是北京的几家文化公司的励志图书,内容多为拼凑、组装,阅读性也不强。更奇怪的是展厅里没有湖南10多家出版社的展位,也没有他们的图书。
我想搞清两个名词,一是图书交易会,二是图书订货会。图书交易会特别是地方性图书交易会,应该是以满足当地老百姓阅读为主,不是邀请书商来订货、推销、展览;图书订货会主要是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的新书展示,为书商提供新书订货渠道和机会,也进行版权贸易。我去的长沙图书交易会,看上去成了图书订货会,成为一次出版单位和发行人员的交流大会,他们相互之间串门子、留电话。成千上万的读者来到展厅,想购买自己心怡的书,却无从下手、无书可买,只好带着钱回家。
教辅图书的发行体系在我国已经比较完善,他们不仅在新华书店、二渠道、书市、学校周边书店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发行体系,他们的图书还走进了中学课堂,走进了老师、校长的利益链中,各种手段和方法都已经用尽,来参加这种地方图书交易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邀请来也只是主办单位请他们旅游而已。
另外,我国中学教材已有9个版本之多,每家文化公司出版的教辅都是以某个版本的教材为辅导对象的,教辅与教材必须紧密结合,学生买了才有用。我国的高考已经实行各省自主命题,试题相差很大,全国教辅图书集中到长沙来销售,又能有几种适合学生?
市场图书的主力军还是社科图书和文史哲图书,阅读者集中在18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购买自己想要的图书。社科图书和文史哲图书也是绝大部分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之一,而这些图书却在这次长沙图书交易会上根本没有露面,最让人纳闷的是湖南的10多家出版社也没有参加,连库存的图书也不见销售。
作为刚刚进行体制转型的出版社来说,图书销售一直是短腿,只要有销售市场存在,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参加,把库存图书处理掉。
现在,库存已经是出版社的编辑和社领导非常头疼的事情之一,地方性图书交易会正是处理库存的绝好时机,湖南的出版社没有行动,我想大概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几年来出版社在长沙参加图书订货会很难收回摊位费;二是湖南的出版社领导的工作重心不在考虑处理完库存图书,他们着重在自己的权利意识中挣扎;三是发行人员习惯了等人上门订货,不去钻研发行途径;四是发行与发行人员的工资没有紧密的联系。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何时何地和单位举办图书交易会,应该考虑为谁提供阅读,只有理念清楚了,举办的图书交易会才能满足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