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含铝添加剂
食品专家就某些日常食品中铝含量超标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日前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海蜇在加工过程中有添加明矾现象。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海蜇在前期加工中,由于水分较多,已经用明矾浸泡,部分水产摊主为了防止海蜇腐烂,还会再次用明矾浸泡。摊主在使用明矾过程中,一旦使用过量就会造成铝含量超标。而大部分摊主对明矾使用都不以为然,在使用量上也是凭感觉,更有摊主抱怨,没人告诉我能不能用,也没人告诉我一次用多少。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含铝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铝蛋糕”、“铝薯片”、“铝油条”,媒体曝光食品中金属铝超标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一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项监测结果显示,个别食品铝含量甚至超过国家标准限量10多倍。铝超标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相关标准亟待修订完善。
食品中为何含有金属铝?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用途广泛,除了可用于制造烹饪用具、食物包装材料外,还包括其他工业用途。铝的化合物也有多种用途,如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加工,作为助凝剂应用于水质处理,作为抗酸剂应用于医药产品。
饮用水中也会含有铝,含量一般少于0.2毫克/升。大部分食物中亦含有铝,一般天然食物的铝含量很低。食物中所含的铝,主要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就是钾明矾(硫酸铝钾)和铵明矾(硫酸铝铵),其中以膨松剂最为常用。这些含铝食品添加剂包括:膨松剂(泡打粉:硫酸铝钠)、固化剂(明矾:硫酸铝钾)、着色剂(柠檬黄铝色淀)等。
近年来,“铝超标”食品安全受到消费者日益关切。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对台湾多家食品企业“铝超标”问题进行过报道,其中不乏贝儿多爸爸泡芙工房、永和大王等大牌身影。台湾“今日新闻网”对台湾市面上32件民众常吃的食品进行调查,发现有4成以上的食品含有铝成分。
2011年底,当时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餐饮服务单位销售的油条进行抽检,在抽检的24批次油条产品中,不合格产品6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铝残留量超标。其中宝安区一家永和豆浆店所售即食油条被检出铝残留量超标5倍多。
今年5月6日从北京部分街边早点摊及肯德基、嘉和一品等连锁店购买了10根油条样品,对油条中的铝含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8根街边摊油条铝含量全部超标,最高超标83%。
金属铝对人体有害吗?
在现实生活中,铝超标食品品种非常多。国标中允许以下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含铝添加剂:油炸食品、豆制品、水产品、威化饼干、膨化产品、虾片等,并规定铝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但在油条中,国家标准只是笼统地提到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专家指出,铝被称作“智力杀手”,它是多种酶的抑制剂,其毒性能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介质,长期食用含铝食品,容易引起记忆力减退与智力下降,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尤其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长期食用大剂量铝含量超标的食物,会造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2011年我国居民铝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显示,面食含铝量最高,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习惯以泡打粉、明矾等作为膨松剂,有些粉丝、凉粉、盐渍海蛰皮等也会添加含铝添加剂。据记者调查,街边摊点和小店做的馒头和油条,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含铝的膨松剂已成普遍现象,在使用上也是随意添加。
含铝添加剂要不要禁止?
铝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益。目前,国际上规定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而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由于面食相对量高,有60%居民的铝摄入量是超量的。所以我国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居民的膳食铝摄入量,以降低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要防范铝超标的危害,一方面要对生产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限量要求;另一方面要呼吁相关各方,以标准制修订为手段,减少甚至禁止含铝添加剂在日常食品中的使用。
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7~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一次测定发现,膨化食品中铝超标居然达到1/3。膨化食品、软糖等已成为儿童铝摄入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阮赞林建议,撤销含铝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铝淀粉的品种;建议将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这两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由原来的“小麦粉及其制品”修改为“油炸面制品”,并规定使用量和残留量。
全国人大代表、安琪集团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姚鹃在2014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禁止含铝膨松剂在所有食品中使用的建议》。姚鹃建议,在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要禁止硫酸铝钾、硫酸铝铵在所有食品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