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尝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事实上,如何爱护儿童的问题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爱护儿童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认可,但具体到“如何”这两个字上,许多人就搞不清了。目前市场上不少儿童用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正反映了社会上对儿童爱护不知“如何”是好的现状。
比如护眼灯产品,它们本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的,可由于质量不过关,学生用了反倒有害。江苏省质监局日前发布读写作业台灯(护眼灯)质量抽查报告,结果显示抽查市售产品50批次,合格率仅为8%。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光源显色性和照度均匀度两个重要指标不合格。这种不合格产品容易造成使用者的眼部疲劳和不舒适,影响视力的健康,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视力衰退或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些护眼灯根本不护眼。
比起在质量安全上不知“如何”是好,一些厂家干起“讨好”儿童的事来,却很有想法。不过,讨是讨了,但很多根本谈不上一个“好”。媒体调查发现,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贴着“儿童专用”标签的产品,比如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儿童牛排等等。对此专家表示,这些所谓“儿童食品”,包装虽然走了儿童路线,变得鲜艳漂亮可爱,但“内容”却与普通食品差别不大。事实上,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讲,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的定义。而3岁以上儿童的肠胃、肾脏均已发育成熟,在吃饭时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成人几乎没什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儿童食品”(以及那些打着“儿童专用”旗号的产品),多是商家玩的商业噱头。
既然是商业噱头,商家讨好儿童的做法就可疑了。他们讨的不是产品质量的“好”,而是“儿童”这个幌子可以换回的真金白银。明白了商家有逐利本性,而这种本性并不会在面对儿童时有所减弱,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爱护儿童这事,指望商家能够付出多少努力,并不现实。
指望家长如何?也有问题。有媒体调查发现,中国车主中载儿童出行并装有儿童安全座椅的只占不到5%,而交通事故中导致儿童死亡、致残,没有儿童安全座椅保护是主要原因。对于为什么不装儿童安全座椅这一问题,有家长回答说是座椅太贵,不值得;也有家长认为使用率不高,用不了多久就得扔,没必要;还有家长说孩子不爱坐,装上又拆下,白折腾。在购买使用儿童座椅上不积极,表明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保护意识不够。
厂商有私心、家长不用心之外,对儿童爱护不知“如何”是好,也有政府监管不尽心的表现。曾有媒体批评称,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各地监管部门都会对当地儿童用品进行集中大检查,并公布一些黑名单及查处情况,但六一过后,基本上就很少听到类似的行动和信息发布了。儿童用品市场监管的应景赶节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监管部门的作秀心态,而这种作秀的背后,是对自身监管责任的无视及对儿童生命健康安全的淡漠。
厂商、家长和市场监管都出了问题,爱护儿童就无从说起。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全社会真正爱护儿童?只有强调“责任”二字。针对厂家“有私心”,就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动真格、下狠手,让违规企业付出真代价、大代价;对家长“不用心”,则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理知法,懂得爱护孩子要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对于个别监管部门“不尽心”,则要从加强执法监督入手,建立一种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而这个希望,是从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开始的。为了这个希望,我们希望相关行业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儿童监护者及所有社会相关者都行动起来,从爱心和自身责任出发,为儿童们的健康成长构筑一道安全防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