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正加快推进。让中国产品优质优价出国门,质检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记者近日走进检验检疫一线进行采访。
“出口一台工程机械设备可没那么简单,要求细着呢!东南亚湿热,过滤器要改变;中东干热,散热器要加大;俄罗斯寒冷,要单独安装加热装置……环境不同,国外对产品电路、安全等要求也各不相同。”徐工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森介绍。
为了帮助企业产品适销对路,检验检疫部门动了不少脑筋。“好多企业出口产品时,对国外的标准很困惑。我们手里有多个标准,在产品设计环节就帮助企业分析如何适用国外标准,甚至还专门成立课题组。”江苏徐州检验检疫局局长沙锦锋告诉记者,该局努力打好技术牌,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外的适应性,为企业加速“一带一路”布局提供了不少帮助。以徐工集团为例,其产品已覆盖4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产品“走出去”,既要优质,也要优价。原产地证书是确定企业是否能享受关税减让的重要凭证,有利于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今年前4月,我们为徐工集团签发原产地证书234份,货值4232万美元,签证量同比增长100%,节约关税成本约330万美元。”徐州局副局长陈炎表示。放眼全国,3年多来,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562.18万份,签证金额2633.93亿美元。
不仅是“大铲车”,“小蒜头”也享受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服务红利。印度尼西亚是中国大蒜出口的主要市场,去年2月,印尼农业部实施新规,要求所有进入印尼的大蒜等新鲜植物源性食品,每批出口产品必须在出口国获得注册登记的实验室进行项目检测,合格后才能允许进入印尼市场。
“当时印尼仅认可山东的一家实验室,我们每出口一票货,都得送到山东去检验。一票的检验成本加运费大概2400元。最麻烦的是路上要耽搁至少三四天,对大蒜品质影响很大。”东方黎明控股集团董事长张黎明回忆。为此,徐州局一方面主动了解和学习山东实验室通过印尼认可的经验;另一方面推动印尼农业部来徐州考察,最终徐州局技术中心成为我国第二家获得印尼官方认可的检测机构。徐州小蒜头走出国门再不费时费力。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徐州检验检疫部门还推进模式改革,实现出口大蒜快速放行。过去,出口大蒜从报检到出货,需要经过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熏蒸消毒、监装查验等环节,多则十来天,少也要一个星期。现在最快可以做到当天报检、当天出货,大大降低了出口企业的通关成本。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